清晨,朝陽的初暉照映清澈的仙人河緩緩流動的水面,波光潾潾。叫不上名字的一簇簇的小魚,時不時地躍出水面;岸邊的鳥兒飛來飛去,一會兒在枝頭棲息,一會兒在水邊覓食。放眼望去,仙人河處處生機勃勃。
然而,就在幾個月前,仙人河并不是現在的樣子。時間回到2018年11月14日,仙人河黑臭水體治理問題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通報。仙人河作為東遼河一級支流,因多年來的水質污染變黑變臭,被人們稱為遼源的“龍須溝”。治理仙人河要多管齊下、刻不容緩。 家住仙城社區的居民孟凡義回憶道:去年冬天挺冷的,手都拿不出來,但他每天上下班時都能看到彩悅城門前的治污工地機械轟鳴、熱火朝天。當時的施工隊長趙慶林說起搶抓截污干管工期的情景,仍掩飾不住激動,遼源市區地質結構復雜、巖石多、地下水位淺等諸多不利因素,致使頂管施工進度較慢。面對群眾的期盼,我們將這些不利因素化成了力量,在七八米深的沉降井中作業,泥漿打濕衣服、靴子灌包,到工棚里烤一下接著干。市城管執法局辦公室主任黃殿軍介紹,為確保仙人河截污干管工程順利實施,在施工前,有著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需要協調鐵路、兩區政府、水利、環保、交警、電業、水務、供熱、通訊等數十個部門,同時要辦理招投標、設計、勘察、臨時用電、道路封堵等一系列手續。為此,城管執法局充分發揮協調溝通作用,多方協調,以最快的速度辦理相關手續,完成管線單位拆排遷工作,做到全市一盤棋,保證工程有序推進。在前期資金匱乏,后期中央、省環保督察、國務院大督查的高壓態勢下,科學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倒排工期,實時把控施工進度。不分晝夜,有效解決群眾投訴與工期緊張的現實矛盾;在供熱期臨近的情況下,積極探尋可行性方案,圓滿解決了多處施工管線與供熱管線相撞問題;妥善解決了臨近企業因擔憂施工影響周邊建筑而來訪事件等施工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全面掃清了施工障礙。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工期緊張、任務繁重,加之相關科室人員不足,為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科室全體人員起早貪黑,全年不休,不分晝夜,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設,只要工作需要,立即前往現場協調解決問題。較好地完成了工程進度計劃,質量監督等工作,圓滿完成了國家和省、市領導數十次檢查的迎檢工作,給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仙人河截污干管遷移工程于2019年1月完成建設,為后續的匯接工程及河道清淤工程打下堅實基礎,保障了黑臭水體接續工程的有序推進。 按照環保整改規定時限以及市委、市政府對仙人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的總體要求,4月20日,北起田家炳中學、南至東遼河入河口的仙人河清淤戰役打響。負責此次清淤工程的水利工程師趙延鵬還原當時的情景:仙人河清淤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搶時間、抓進度,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實施掛圖作戰,一日一調度,多次召開協調會、現場會,解決施工難點問題,有序推進清淤工程。清淤工程采用干式清淤法,對河道進行導流、排水,采用挖掘機沿河道進行清淤。部分橋涵、蓋板樓下采取人工倒運的方式實施作業,6月27日,清淤工程高質量完工,清淤河道6.65公里,清淤土方量近13萬立方米,回填土方近6萬立方米,比計劃提前三個月完成清淤任務。趙延鵬告訴記者,在清淤過程中,隨著一車車的淤泥被運走,水位線降低,一些“潛伏”在水位線以下的私排口漸漸暴露出來。為徹底將這些私排口封堵,趙延鵬從田家炳中學段沿護堤河道在污泥中一步步地排量,一直走到東遼河入口處,來回排查了四次,60余處私排口無一漏網。 行走在仙人河上游,記者細數一下,用于防雨、防滲、防溢的糞便公共堆肥間共有15座。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科長李凌軒指著不遠處一座堆肥間介紹,為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進仙人河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市農業農村局積極配合西安區政府,指導土地流轉,實施水源涵養林工程和入城濕地項目。目前,仙人河上游土地已流轉6535畝,占總面積的77%,大幅度減少化肥、農藥用量。針對未流轉的耕地,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減少化肥用量;為農民免費更換2200個農藥高效噴頭,實施殺蟲燈、殺蟲板等物理殺蟲技術,減少農藥用量。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指導養殖場戶修建糞污收集封閉管道,增設儲糞池蓋板,防止雨水流入,減少養殖污水產生量。改進清糞工藝,要求生豬養殖戶改變沖欄習慣,采用干清糞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廢水排放。 河西新苑小區居民徐彪的家就住在仙人河邊,他對仙人河的態度可以說是從恨之入骨到愛憐有加。以前夏天從不敢開窗戶,蒼蠅、蚊子哄不走,臭味順著窗戶縫往里鉆?,F在好了,河水清亮亮的,還有魚在河里游,仙人河成了市區的一道風景,賞心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