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重癥醫學科,33歲的楊輝(化名)已經入院治療了近一個月。而他的病因竟與他家兩個月前飼養的一對鸚鵡有關,據醫生介紹,他感染上了“鸚鵡熱”。
因接觸超市購入的鸚鵡 男子住院5天后轉入ICU
33歲的楊輝家住湖南長沙,2018年12月8日,因為高熱氣促,他來到湘雅三醫院就診。急診醫生接診后,考慮患者是重癥肺炎,隨后楊輝住進了內科監護室,接受治療。5天后,由于病情嚴重,楊輝轉入了該院重癥醫學科。
“起初家屬沒有想到會與鸚鵡有關?!敝心洗髮W湘雅三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靳欣表示,患者是不明原因肺炎,經過病原菌基因檢測提示鸚鵡熱衣原體感染可能,醫生再三詢問家屬,這才問出患者有病鳥接觸史。
楊輝的父母介紹,大概2018年九十月的時候,兒媳婦在超市購買了一對鸚鵡,養在自家的陽臺上。其家人表示,楊輝和鸚鵡接觸并不多,一家人都沒想到他會感染。目前醫藥費已經花了幾十萬,好在楊輝的情況已好轉了很多。
“這種病菌的潛伏期一般1-2周,最長可達45天?!贬t師靳欣表示,鸚鵡熱也叫鳥熱。一旦體弱或老年人群體接觸病鳥,很容易感染,而且潛伏期比較長,不易發現。
那么33歲的楊輝,本應是年輕氣盛的中年男子,為什么會被輕易感染呢?
原來,楊輝此前因幽門梗阻曾做過胃大部切除,體質較差。他在接觸鸚鵡一個多月后,出現了上感癥狀,起初并沒有引起重視,后來病情逐漸加重,來醫院就診時已是重癥肺炎。
病鳥分泌物和糞便攜帶病原
據介紹,鸚鵡熱是由鸚鵡衣原體引起的傳染病,病鳥是主要的傳染源,其分泌物和糞便攜帶病原,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病菌,水鳥、金絲雀、家禽等都可能攜帶病菌。
鸚鵡熱容易被忽視,導致漏診甚至誤診,重癥感染可能引起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非常高。預防措施就是避免和帶病的禽類接觸。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一家寵物鳥網店,客服表示店內有2-4個月大的鸚鵡出售,但是考慮到成本原因,店里出售的鸚鵡均沒有健康證明??头€稱,出售的鸚鵡一般不會生病,在購買時會贈送“土霉素”之類的藥物。
有著多年鳥類繁殖工作經驗的志愿者介紹,目前,市面上有三種鸚鵡可以作為寵物鳥來養,分別是虎皮鸚鵡、牡丹鸚鵡、雞尾鸚鵡,出售或飼養其它種類的鸚鵡都是不合法的,而且在網上購買寵物鳥都不會有健康證明。
專家提醒:寵物要定期打預防針
業內人士表示,飼養鸚鵡、鴿子和金絲雀等鳥類的家庭要定期對環境進行消毒,盡量避免吸入這些鳥類的羽毛、糞便的塵埃,避免被咬傷,防止感染鸚鵡熱。
另外,飼養寵物的家庭一定要配備常用的衛生藥物,如碘酒等。當寵物咬傷人時,一定不要驚慌,要盡快將傷口內的毒血擠出,并進行浸泡消毒,用碘酒棉球涂搽傷口部位,然后到衛生防疫部門接受治療或預防處理。
轉載自網絡
本文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