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孤寡老人送去貼心的關愛,讓老人們不再孤單;他們為貧困兒童帶去希望,讓孩子們感受到溫暖;他們給處于困境中的人們提供無私幫助,卻從不求任何回報。無論是在城市、社區還是鄉村,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在如今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龍山區,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近年來,龍山區堅持把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實踐載體,鼓勵和引導機關工作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自發加入志愿服務隊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發揚光大。
有組織,有隊伍,志愿服務常態化
2012年,龍山區成立龍山區志愿者協會,制定了志愿者協會工作章程,之后又成立了團區委、區婦聯、區教育局、區關工委等志愿者分會和志愿服務指導委員會等志愿服務隊。區志愿者協會擔負起了指導、協調全區志愿者活動的各項任務,并制定了工作目標、制度和全年活動安排。近年來,龍山區的志愿者數量逐年增加,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當問及志愿者們為何愿意舍棄自己寶貴的時間去幫助別人時,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夠得到快樂,收獲幸福感。”今年25歲的臧馗媛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伍已經兩年了,開朗樂觀的她一直都沖在志愿服務第一線。“身為一名90后,我被社會、家人愛護著,生活得很幸福,我要把我的幸福傳遞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她如是說。今年3月,她跟著龍山區志愿者團隊走進了壽山鎮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開展“龍山區志愿者送溫暖活動”,踐行志愿者精神。當天,壽山鎮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活動室里熱鬧非凡。剛一下車,臧馗媛就開始忙活了起來,剁餃餡、包餃子,還幫著同事調試音響。不僅給老人們奉上了一場豐富的文化大餐,更為老人們準備了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宴”??粗先藗兡樕涎笠绲男θ?,臧馗媛心里樂開了花,“這些爺爺奶奶平時一定很孤獨,吃到我們包的餃子,他們特別開心,以后我要定期來陪伴他們。”
目前,龍山區擁有1個志愿者協會、5個志愿者分會、24個志愿者服務隊,人數已達2萬人。為推動志愿服務活動深入開展,龍山區先后出臺了《龍山區志愿協會及成員名單》的通知和《關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工作任務和責任分工的方案》等文件,有力地保障了志愿服務活動扎實有效推進。
“點單上菜”:讓愛心與需求接上頭
“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服務什么。”這是龍山區志愿者們發自內心的口號。
針對百姓越來越高的文化需求,龍山區志愿者在今年連續3個月開展“七進社區”活動,大力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普及法律知識、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推動百姓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使社區百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龍山區5個志愿者協會共100余名志愿者現場認領了社區服務崗位,發揮各自特長,為龍山百姓提供法律、科普、健康知識、體檢等義務咨詢及檢查。
一個部門一根藤,牽出7朵服務花。“七進社區”活動是繼去年“六進社區”活動后貼近百姓生活、服務身邊群眾的實在舉措,是遵循“三嚴三實”的服務性行動,使志愿服務精神在龍山大地上熠熠生輝。“七進社區”活動利用條幅、展板、小冊子、宣傳單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了解群眾所需,貼近百姓生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龍山區深入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響應祖國號召,踴躍報名參軍”等條幅將新政策、新活動帶進百姓身邊;“水果怎么搭配最營養”“為什么青少年要預防肥胖?”等展板將健康常識帶進百姓心中;“地震來了怎么辦?”“社區居民法律知識手冊”“科普小常識”等宣傳冊、宣傳單將維權、自衛方法帶到百姓面前。“剛才看了‘老年人要注意的3個半分鐘和3個半小時’,我覺得如果堅持住,肯定對身體健康有幫助,我琢磨著回去試一試。”來人民廣場活動的趙桂芝阿姨說道。據統計,“七進社區”活動共掛出條幅80余條,活動期間散發各類宣傳資料30000余份,累計為群眾測量血壓8000余人次,接受健康咨詢5000余次。
樹典型,黨員在志愿服務中“真做工”?
為弘揚志愿者精神,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龍山區推出一批優秀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務團隊,其中特別有代表意義的是龍山區的“五老”志愿者——北壽社區關工委副主任任桂梅。任桂梅愛心團隊每人每月自愿捐出50元作為關愛基金。如今,愛心團隊已發展會員150余人,長期幫扶特困學生22人、特困家庭26個,送助學金和衣物、食品、慰問品等價值6萬余元。在他們的資助下,一部分特困學生的人生命運得到根本轉變。
身患癌癥不下“火線”,青少年的事無小事的“遼源好人”遲東巖是遼源市首屆道德模范。她聯系轄區內的福鎮路小學和市第四中學在原有“三位一體”輔導站的基礎上組建了福鎮社區校外教育服務站。服務站堅持向學生開放,常年進行三項教育活動。一是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思想道德教育。二是開展社會實踐教育。每學期都組織學生走進社會、廠礦、革命教育基地開展教育活動。三是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關心關愛教育。她堅持每年都為青少年辦好事、解難事、辦實事。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遲奶奶”。他們的愛心行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讓龍山區志愿者的精神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開花。
(轉自互聯網)
上一篇:遼源說事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