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對扶貧工作投入雖然增加了,但并沒有帶來明顯的效果。一些扶貧項目不接地氣、不做周密的計劃,只管把資金投出去就完事,成效如何反倒不重視。有農民甚至反映:扶貧項目,搞啥虧啥,農民都怕了。
扶貧好比忙農事,播種、施肥、澆水、除草,每一個相關環節,都離不開仔細照看和辛勤付出。如果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匆忙地安排資金、上馬項目,追求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扶貧政績,而疏于對扶貧項目具體進展的關心,不僅會降低資源的使用效率,也會影響農民乘政策東風,靠勤勞致富的信心,從根本上不利于地方“三農”問題的解決。
扶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該在精準度上下功夫。不問利弊、天女散花式的資金支持,很容易讓人犯迷糊,不知道究竟該選擇哪種產業發展模式。正確的做法是,在確定了種植、養殖等產業培育對象后,繼續在產品深加工、營銷、市場信息預警等產業鏈建設方面多下功夫,做好做足配套服務,扶貧才算是真正扶到位了。畢竟,只有把錢用到刀刃上,才能發揮“拔窮根”的作用,讓廣大農民從中受益。
(轉自互聯網)
下一篇:遼源說事2015.10.21
上一篇:安家社區黃媽媽再安新家